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010-57749248在线留言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博士招生简章|博士资讯|招生信息|在职考博经验|常见问题|论文指导|说明会报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博士资讯>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气质总是那么高贵

进入留言板

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气质总是那么高贵

2015-09-06 09:16  |  点击次数(次)  来源: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http://www.zzbs.org

【编者按】既上篇推出北京大学后,有网友给《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编辑部留言,认为博士偏心:北京的高校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里博士想解释几句。由于历史原因,北京高校甚多,大师云集,是我国的学术重镇。谈及当下大学,不管你认可还是嗤之以鼻,言必谈北大、清华,这是事实。更有读者提到,北大、清华每年投入那么多财力、物力,结果却是学术僵化,缺乏创新,没有搞出几个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不过是“留美预科班”而已。现在网络上只要哗众取宠,上来发点打马赛克的照片,或者满口“* 丝”、“撕 *”等不雅词汇,似乎就是“国民老公”、“大众情人”,赢得一片叫好,冠之以“网络大V”。博士想说的是,这些读者也该醒醒了,如果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以阴暗的心理来看待国家全方位的进步,怎能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要知道,在第三波留学潮中,中国的留学生以自费为主,倾向低龄化、倾向就读初中、高中,所学专业更是百花齐放。他们已经不再为学费而发愁,父母早已为孩子准备每年5-6万美元的学费、生活费、房租等,通过刷盘子、修理草坪等赚取生活费的留学生涯早已成昨日黄花。我国已经成长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一个互联互通时代,世界前十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我国占了三个。看看满世界中国的旅游团,普通民众都已经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了,我们的下一代还犯得上削尖脑袋为留学定居而在异国他乡漂泊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红筹股、海外概念股纷纷回归A股的背景下,北大、清华高材生们会放弃国内上新三板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而为一个已经不那么值钱的文凭而继续留在欧美做三等公民吗?不是我等不明白,实在是社会变化太快!

言归正转。本期博士要挥师南下,前往我国的东方明珠——上海,第一站就是复旦大学。让我们一起随同博士的思绪,走近这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著名大学,看看我国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如何实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吧!

复旦大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复旦”校名由复旦先贤于右任先生提出,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复旦大学是我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大学,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2014年,复旦大学有普通本专科生12933人,研究生16026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9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9人。现在的复旦大学包括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枫林校区、张江校区,校园面积共有3700余亩。其中,邯郸校区土地合1500余亩,百姓所说的复旦大学就是指邯郸校区。

复旦大学邯郸路正大门其实很普通,甚至与“江南第一学府“的名头不相称。房屋主体结构为一层砖混结构,屋檐出挑,墙体为清水红砖墙,挑檐下部正中为白色粉刷额枋,上面“复旦大学”四个字是毛主席于1951年留下的墨宝。从校门口进去,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抬头就可以看见毛主席身穿军大衣的巨大塑像。该塑像建于1967年,是上海存世不多的毛主席雕塑,与校门口毛主席的题字相得益彰。

复旦的老校门建于1921年,但后曾一度关闭、拆除,在2005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庆典时老校门复建竣工,墙、黑瓦,飞檐、翘角、兽吻均按照当时的布局,大门正中是圆形铜质复旦校徽。老校门现位于燕园,成为复旦校园的新景观。老校门往北不远,就是著名的相辉堂。相辉堂原名登辉堂,建于1947年,1985年改名为相辉堂,“相辉”二字取自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李登辉的名字,是复旦大学校园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在这里,里根、拉宾等政要名人发表过演说;在这里,贺敬之、郭小川等吟唱过诗句;在这里,比尔•盖茨、李敖、李政道等青年偶像留下过足迹;在这里,更有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等学者余音未了。岁月流逝,斗转星移,相辉堂沉淀了复旦学子的人文情怀,也见证了复旦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在相辉堂左前方是一栋被称为“小白宫”的楼,这就是著名的数学楼。四层的数学楼具有典型的罗马建筑风格,门前有四根石柱撑起二楼的圆形阳台,显得雍容华贵。数学楼是我国数学家的摇篮,苏步青、谷超豪、李大潜……这些大师都曾在此传经送宝,点石成金。直至今天,数学楼依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去追随先哲的脚步,感受数学王国的流光溢彩。

燕园山水、曦园苏步青的题壁是复旦校园的美景。每年四月,正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候,放眼望去,小土丘上满坡满坡地盛开着粉红花瓣,让人心旷神怡。每天早上燕园、曦园到处是莘莘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与花海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花香的味道,分不清是花的海洋还是书的世界。这里,博士给各位讲一个小故事。2014年,上海市政府建设中环路高架主线,经过复旦门口时,为了百年老校的整体景致不被破坏将高架改为地道,“嵌”入一段1065米长、最宽处达43米的地道。但是,高架改地道后规划红线的走向将伤及燕园、曦园。为保护百年校园的一段“文脉”,最终市政府把邯郸路地道的道路中心线南移,“红线”由直变弯整体向南移动,最大移动距离达5米。从而燕园、曦园继续小桥流水,书声琅琅。

光华楼的“双峰日出”,如今是复旦的新标志。整幢楼高达142米,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楼”,主楼分别由东、西塔楼组成,中间用透明球体连接,双楼建筑宛如旭日从山峰间升起,成为复旦校园的另一处人文胜景。

行走在光华大道上,矗立着香樟、水杉、银杏、法国梧桐,间有夹竹桃、樱花、蔷薇、月季等植物交相呼应。每年春夏时分,各种树木郁郁葱葱葱、遮天蔽日,为校园撑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在秋雨纷飞的季节,撑着一把油纸伞,行走在满地金黄银杏叶的人行道上,细雨蒙蒙,不远处传来泥土的芬芳,是否让人在江南润泽的世界里流连忘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学子竞折腰。光草旁边的车库总会不定期有新的画展和摄影展,南区娱乐中心总会飘来悠长的钢琴声,东区活动中心总会飘荡着合唱团歌声,0号楼附近每年六月总会有画得乱七八糟的毕业生名单。。。因为热爱,这里的每一步都是景色;因为成长,每一个复旦人,都是行走着的复旦精神。

复旦王牌专业不少,如汉语言文学、微电子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基础医学,包括苏步青、谷超豪老先生为之倾注大量心血的数学专业。但在博士心中,复旦的新闻学专业还是最为霸气。在谢六逸老先生以及老校长陈道望老先生的带领下,复旦新闻学院面向世界,争创一流,“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新闻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顾铮、黄旦、黄瑚、李良荣、刘贵海、陆晔、吕新雨、孟建、童兵等著名教授更是在培养学生方面不遗余力。名师出高徒,新闻学院学生好学力行,敢为人先,毕业的学生中包括前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前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袁木等知名校友,目前活跃在国内一线传媒的王长田、裘新、吴晓波、胡劲军、秦朔等均是新闻学院的杰出代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的校训。有个别学子激进地认为复旦学风伦丧,功利盛行,甚至是“博学而渎职,怯问而尽思”,但博士认为学生们流传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是具有代表性的。是的,博士在复旦校园所见所闻也是复旦学子的自由宽容的精神,这种精神漂浮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甚至宽容学生的错误和不成熟,鼓励学生自由地探索和发展。

复旦本科生的教育是与西方高校最为接轨的,本科生的课表是完全公开的,每个学期的课表都可以在教务处网站上找到,包括上课时间、地点,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有精力,你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旁听的课程。老师对于旁听的学生是欢迎的,从康维斯坦到微电子技术,从哥德巴赫猜想到海子的诗,你可以走进复旦的任何一个教室去旁听,去提问,甚至与老师辩论。在校园的四年时间,只要肯花时间在学业上,就算一个猴子也能进化成一个人。

转专业在很多院校是不可能的事情,以至于一些高校爆出学生因为不喜欢专业而退学重考的事情。博士一个朋友的孩子考入一所三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学校后小孩不喜欢计算机,想转学金融,结果发现比登天还难,甚至搭上关系也搞不成。复旦的学生就幸福了,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如果觉得所学的专业不适合自己的个性,或是有更感兴趣的专业,可以在大一下学期提出转专业申请,当然要通过目标院系的考核,考核通过后就可在大二正式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以2014年为例,各院系转专业接收名额共有570余个,基本所有院系均可转入,有从物理学转到哲学,也有从哲学转到法学,转学跨度之大也令人吃惊。据博士所知,在国内的大学中,复旦的转专业制度估计是最完善也是最宽松的。

有位校长在2011年的毕业致辞中提到“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正是这样的“无用”之意,将学生从世俗“必须有所作为”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知道探索和思考本身即是意义,知道在世俗的功成名就之外,平凡无为,甚至虚度光阴,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人生。“自由”令思维信马由缰,而“无用”助同学按照兴趣追寻人生中的真善美。在复旦校园里,与各个领域的高手过过招,与圣贤为伍,不仅是怎么做学问,而且是怎么做人。知道了自己的渺小,纵然无法在科学史上留下痕迹,只要心态良好,依然可以活出精彩,这就是“自由而无用”的复旦“校训”的真谛。

在格式化甚浓的中国大学,“自由而无用”显得有那么一点特立独行。这也许就是江南第一学府的高贵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