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010-57749248在线留言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博士招生简章|博士资讯|招生信息|在职考博经验|常见问题|论文指导|说明会报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电商博士>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进入留言板

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2015-07-21 16:54  |  点击次数(次)  来源: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http://www.zzbs.org

在职博士招生网报道: 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网民成为网上购物主体,相应的各类“粉丝”(Fans)的出现,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群体,成千上万的网上新的商品和服务的出现,网上交易使购物时间延长、购物空间范围的缩小、商品搜寻成本下降、经济活动主体的经营观念、客户消费行为和观念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带来哪些冲击?有什么商业机会? 2015年7月20日,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涛教授在中国社科院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高级课程春季班上,给与会的同学们全面介绍了他所理解的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经济对边际成本和收益理论的冲击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创新,虽然没有影响传统经济学“相对稀缺”和“机会成本”的基本命题,但是,现代经济学所指的范围发生了变化,“相对稀缺”和“机会成本”等概念局限性,以及边际成本曲线、收益递减规律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一规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收益递增成为新经济和全球化经济中的普遍现象。

谢教授认为,网络经济条件下独特的成本结构导致边际成本下降,形成一条由上至下的曲线。这条向下滑行的曲线是由于网络效应所决定的:所谓网络效应。即商品价值取决于这种商品被其他人使用的情况,一个当事人的经济行为的净价值会受到采取同一经济行为的当事人人数的影响的现象。网络经济中,知识成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土地、劳动、原料,甚至资本都可以看作为有限的资源,但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是最富有活力的生产要素,知识不仅可以节约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人力、原料、金钱、时间等,而且可以用知识生产更多的知识。用知识创造财富,只有知识开发费,应用范围越大,共享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越多,“物以多为贵”,知识复制和分发的边际成本不是递增,而是递减,趋向于零。

在曲线上表现为一条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等于零甚至负数的下降曲线。网络效应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以多为贵” 所谓“物以多为贵”又叫“拥有者获得”理论,是指当某一种产品、某一种设计系统、某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占领了市场时,另一种同样的产品、系统、模式,即使具有更加先进的设计、更加低廉的成本等诸多优越条件,但在短期内也很难与既有的产品、设计系统、模式相互竞争并获得优势。如Windows、Linux、 Unix三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Windows系统,占据全球95%的市场份额,后来者Linux、Unix两种操作系统虽然也有优势,但难以使消费者改变原有的习惯,而去接受新的操作系统。由此可见,在网络经济时代,一种产品的价值同它的市场份额成正比,有的公司采取首先向消费者提供免费产品抢占市场,之后再向用户销售相关服务。二是协同成本下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降低分工及专业化带来的协同成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分工是越来越细,相互联系更紧密,分工和专业化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继而扩大市场广度,市场广度扩大会引致对进一步分工的要求,市场需求就会深化,经济就是在这个“循环积累”中增长的。但分工及专业化发展又会导致协调分工成本的增加,因此,存在一个有限的均衡的分工与专业化程度。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只要有合适的制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分工的协调成本。

同时,网络经济条件下报酬递增,而不是递减。传统经济条件下,与成本逐渐递增规律相适应,表现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具体来说,一是降低分工和专业化成本,促进收益递增。

计算机和网络正的外部性再加上计算机和网络产地的低成本和互联网特性本身,使得网络能通过降低分工和专业化成本来促进分工和专业化,也间接导致收益递增;二是分工和专业化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增加时,劳动生产率随之增加,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导致带来创新机会增加,后者促使新工具的设计和推广,使供给方面创新,这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和专业化,需求也进一步发掘出来。市场就如此循环扩大,收益递增既是创新的成果,也是创新的原因。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需求和供给理论的冲击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供求曲线“合二为一”,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为了回应消费者的需要,生产商往往主动控制它们的生产,以适应消费需求的预期变化,如“订单生产”,按“订单”进行生产,没有“订单”就不生产,消费者的“注意力”(attention economy)成为生产者所关注的重要方面,甚至压倒一切。网络提供商看来,有了用户的注意力,就有了生存的可能,发展的可能。网络用户看来,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他们的需求对厂方而言,是“注意力供给”。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和分散,在许多情况下,想要在制造商、供给商和客户之间划一条分界线是很困难的,传统的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只能用作越来越远离实际的概念分析,实际分析则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传统的需求分析中,需求和供给是独立移动的,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需求和供给的移动共生于一条供需线,一条线可以对应许多供需足够精确时的值。这与马克思时代供求在数学上“精确的相等是不可能”正好相反。

三、网络经济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理论的冲击

传统经济学中利用资源是指土地、劳动力、资本,即所谓的“三位一体”(Trinity)。从总体而言,土地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短期内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因此,收益递减率就会起作用;资本也是如此,生产可能性线边界成为在特定的时间利用全部生产要素的生产可能;但在现代生产中,尤其是高科技生产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要素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土地、资本,甚至可以在零土地、零资本投入下生产出来,而且知识的生产力,即人力资本的作用已不满足于边际递减率,边干边学的积累效应使得边际投入可能为零。人力资本的收益递增性使得生产资源即使在短期内也不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再加上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大大扩大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使在很短的时间,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说法值得怀疑。

电子商务模式将从三个方面降低成本:一是降低搜寻成本,降低搜寻获取的成本,如为企业寻找开价最低的供货商、客户,降低交易成本;二是优化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三是“零库存”管理。严格库存管理,减少公司库存,或实现零库存。生产可能性边界只能在静态假设的基础上做短期的经济和商业分析时来表达机会成本的概念,因为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它还被用作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有效利用资源的尺度。除此之外,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毫无意义。

 

四、网络经济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冲击

在新经济条件下,有一些企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的资源更少,但却超过了竞争对手,取得了成功,这里不是比较优势而是竞争优势,如索尼、本田、惠普、微软就是如此。这就在于其发挥了竞争优势——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而发挥了作用。一是竞争优势是综合利用资源的能力。竞争优势是一种核心能力,不是别的什么有形的生产要素,它是企业综合运用自身各种资源的能力,对各种资源进行识别、优化组合、协调、深化和运用的能力。二是竞争优势是一种交流的能力。竞争优势是一种交流、参与和组织之间密切的合作,它包括了各个层次的人员和所具有的功能。三是竞争优势在运用中发展。竞争优势不会随使用而减少,它与随着时间而消耗的物质资产不同,这种能力随它被使用和分享而得到增进,但能力需要培育和保护,如不加以使用,它将退化。四是竞争优势是一种协调能力的能力。一个企业有不同的资源,这些资源能被使用到什么程度将取决于该组织的能力,它是能够协调所有能力的能力,它涵盖了全部业务单位的专门技术和知识。五是竞争优势是新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能使组织不仅能够获得而且能够保持竞争优势,核心能力成为新经济中关键的特殊的生产要素。

五、网络经济对传统大规模生产的冲击

传统的西方管理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建立起来的,即生产流程以实现大规模化产品生产,以期实现产品生产的高效率,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方式取得市场竞争的成本优势。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Consumer)、竞争(Competent)和变化(Change)(简称3C时代的到来)。此时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和管理模式已不能使企业适应以3C为特征的外部环境,甚至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桎梏。于是许多企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内生出一种对传统管理进行一次彻底变革的需求,并不断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最新管理动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CRM)。

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是大规模定制,如近几年来的我国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大规模“家电定制”,以及跨国企业戴尔(Dell)电脑为代表的家用电脑个人定制等,而不是大规模生产。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新经济时代,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新的竞争优势。传统大规模生产模式中标准化的产品、统一市场、足够长的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了安全的保障,那时企业竞争的要素是规模、成本、质量。然而现代客户需求变了,客户需要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要么保持大规模的生产的模式,眼看着客户的流失;要么转型定制生产,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要求,却不得不忍受高成本、低效率、客户服务质量的降低,最终还是无法避免客户的流失。传统的竞争优势失去了作用,需求的波动打乱了大规模生产的阵脚。现代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建立,需要对企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各个环节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重组(BPR),因此,大规模定制模式的高效运行需要实施相应的全程供应链管理(SCM)。

19世纪-20世纪的管理都是面向生产的“科层式”管理结构,这种管理结构造成企业大规模生产和管理低效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无论是20世纪初的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80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以及90年代爆发的业务流程重组(BPR),科层式管理与大规模定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以致根本无法管理了。由此引发了一场从科层式到管理流程化(扁平化)、手工化到信息化、从关注企业内部到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大革命。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大规模定制时代再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 网络经济时代,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曲线比直线重要;服务比产品重要;市场比利润重要;关系比能力重要;市值比实值重要;普及比稀有重要;增量比存量重要;专业比综合重要;未来比历史重要”。谢教授这样总结。